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

Coming Soon ! 2012年全国武术锦标赛


 2012年全国武术锦标赛暨散打公开赛

日期:2012年12月8-9日 10am 开始
地点:

新加坡裕廊东室内体育馆
Jurong East Sports & Recreation Centre
21, Jurong East Street 31, Singapore 609517

时间表(点击下链接):



2012年6月24日星期日

杨式太极剑的基本剑法

(转)杨式太极剑的基本剑法

1、劈剑
右手握剑上举,由上而下直臂劈至体前,臂与剑成一条直线,与肩同高,力达剑刃。抡劈剑是沿身体右侧或左侧抡一立圆向前劈出。
劈剑属于进攻性剑法,意在劈击对方头部、肩部。
2、刺剑
右手握剑屈肘上提至腰间,再以立剑或平剑向前直刺。根据刺剑的不同方位,分为上刺剑、平刺剑、下刺剑、后刺剑、反刺剑和探刺剑等。刺剑要求臂与剑成一直线,力达剑尖。
刺剑属于进攻性剑法,根据需要刺对方身体任何部位。
3、撩剑
正撩剑:右手握剑右前臂内旋,剑尖向上向右后方立绕至体后,随即右前臂外旋,剑尖向下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向前撩至身体前上方,虎口斜向下,力达剑刃前部;同时左手剑指向下向左前上方划弧,举至头部左上方。
反撩剑:右手握剑,剑尖向上向左后方划弧下落,随即右前臂内旋,剑尖向下沿身体左侧贴身弧形由下向上撩至身体前上方,虎口斜向下,力达剑刃前部;同时左手剑指顺势贴附于右小臂上。
撩剑手腕要松活,以腰带臂,用力较柔和,力达小指侧剑刃前部。撩剑属于进攻性剑法,用于由下向前上方用剑刃前端锋利处撩击对方身体各部位。
4、扫剑
身势左转,右手手心向上平握剑,右臂外旋剑刃向左,随转体使剑身从左向右水平横向弧形运动。剑身要平,动作轻快,力达小指侧剑刃前部,高不过膝。
扫剑是进攻性剑法,意在横扫对方膝部以下部位。
5、截剑
右手握剑,剑尖横向侧方,用小指侧剑刃按切、阻截对方,以身带剑,力达剑刃中前部。正握剑斜向下为下截剑,反握剑斜向上为上截剑,斜向右后方时为后截剑。
截剑为攻防兼备的剑法,主要用于截膝、截腕或截击对方进攻的兵器。
6、挂剑
左挂剑:右手满把握剑,右臂内旋,身体左转扣腕,剑尖向下,向左贴身挂起,力达虎口侧剑刃前部,左手剑指附于右手腕处。
右挂剑:右臂外旋,剑尖向上向前划弧,随即剑尖沿身体右侧向下向后挂起,力达虎口侧剑刃前部,左手剑指向前伸出,与头同高。
挂剑时,剑与臂需保持合适的角度,使剑尖向下、向后贴近身体绕动。挂剑属防守性剑法,用于挂开来自向头部和下肢攻击的兵器或拳脚。
7、崩剑
右手握剑,肩部放松,肘关节微屈下坠,手腕下沉,使剑尖由下向上崩起,力达剑尖。
崩剑为攻防兼备的一种剑法,用来崩开对方的器械或崩击对方腕、臂等部位。
8、点剑
右手握剑,手腕放松,突然短而有力的提腕,使剑尖猛向下啄击,力达剑尖下锋。
点剑属进攻性剑法,,适用于攻击对方的指、腕、肩、臂等部位。
9、抹剑
右抹:右手握剑,腰向右拧转,右臂内旋,手心向下,剑由左前向右弧形抽回,力达小指侧剑刃,左手剑指附于右手腕处。
左抹:向左抹剑时,腰向左拧转,右臂外旋,手心向上,剑由右前向左弧形抽回,力达小指侧剑刃。
抹剑要満把握剑柄,转腰、旋臂,弧形回抽,剑速均匀,用力轻柔,力达小指侧剑刃。抹剑属进攻性剑法,高度在胸部以上,主要用于抹对方的脖子。
10、提剑
立剑或平剑,屈腕向上提拉剑柄,剑尖斜向下。
11、云剑
右手握剑,右臂内旋上举,随即臂外旋,同时右手腕外旋转动,使剑在面前立圆或在脸部上方平圆绕环一周。左手剑指附于右腕内侧。
云剑分面前云剑、头顶云剑、头侧云剑。云剑时,以腕为轴,活把握持剑柄。云剑属防守性剑法,用于架拨对方攻击我头部的器械,进而反击对方。
12、架剑
身势右转,右臂内旋,剑向头上方架起,剑身横平,手心向外,力达剑身中部。
架剑是防守性剑法,用于向上架开对方由上而下袭来的器械。
13、拦剑
立剑,使剑身小指侧的剑刃由下斜向前上托架为拦,力点在剑刃中后部。
左拦剑:臂内旋,剑由左下方向右前上方斜出,剑尖斜向左前下方。
右拦剑:臂外旋,剑由右下方向左前上方斜出,剑尖斜向右前下方。
拦剑属于防守性剑法,立剑拦出,剑身斜置于前上方,剑尖要低于腕部。
14、带剑
平剑,剑由前向侧后方屈肘回抽,腕高不过胸,剑尖斜向前,力点沿小指侧剑刃滑动。
15、穿剑
立剑或平剑,以剑尖领先,沿腿、手臂或身体旁向不同方向穿出,臂由屈而伸,力点在剑尖。
16、斩剑
仰手握剑或俯手握剑,身势右转,右臂外旋或内旋,剑身向右平摆,瞬间发力击出。剑把末端贴靠前臂,剑臂成一线,力贯剑刃前部。
斩剑属进攻性剑法,高与脖齐,俗称斩首。
17、削剑
右手握剑,手心斜向上,平剑,随转体剑自左(右)下方经胸前向右(左)上方斜出为削,剑尖略高于头,力达剑身中前部。
18、捧剑
右手握剑,肘关节稍屈,剑尖向前,平剑或立剑,两手将剑捧合于胸前,左手剑指或手掌托于右手背下。
捧剑一般取中,进可攻,退可防,属攻守兼备的一种剑法

2012年5月4日星期五

太极轻重沉浮解

(转载)
双重为病,干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
与重不一也。
双浮为病,只如飘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
与浮不等也。
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
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著落也,所以为病。偏无著落,
必失方圆;半有著落,岂出方圆?
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于太过也。
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
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
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
故曰“上手”。
轻重半有著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
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
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歎耳!
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极大成,
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
所谓方而元、元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人身太极解

(转载)
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
即“两仪”也。头像天,足像地,人中之人及中脘,
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
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胱水、小肠火、
胆木、大肠金、胃土,皆阳也,兹为内也。顱丁火、地阁、
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土也,兹为外也。
神出于心,目眼为心之苗。精出于肾,脑肾为精之本。
气出于肺,胆气为肺之原。视思明心动神,流也。
听思聪脑动肾,滑也。
鼻之息香臭,口之呼吸出入。水鹹、木酸、土辣、火苦、金甜,
及言语声音,木亮、火焦、金润、土塕、水漂。鼻息、口呼吸之味,
皆气之往来肺之门户。肝胆巽震之风雷,发之声音,出入五味。
此言口、目、鼻、舌、神、意,使之六合,以破六欲也,此内也。
手、足、肩、膝、肘、胯,亦使之六合,以正六道也,此外也。
眼、耳、鼻、口、大小便、肚脐,外七窍也。喜、怒、忧、思、
悲、恐、惊,内七情也。
七情皆以心为主,喜心、怒肝、忧脾、悲肺、恐肾、惊胆、
思小肠、怕膀胱、愁胃、虑大肠,此内也。
夫离:南正、午、火、心经;坎:北正、子、水、肾经;震:
东正、卯、木、肝经;兑:西正、酉、金、肺经;乾:西北隅、
金、大肠化水;坤:西南隅,土、脾化土;巽:东南隅、胆木化土;
艮:东北隅,胃土化火。此内八卦也。外八卦者,二、四为肩,
六八为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也。坎一、坤二、震三、
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此九宫也。内九宫亦如此。
表里者:乙肝,左肋,化金通肺;甲胆,化土通脾;丁心,
化木中胆,通肝;丙小肠,化水通肾;己脾,化土通胃;戊胃,
化火通心,后背前胸,山泽通气;辛肺,右肋,化水通肾;
庚大肠,化金通肺;癸肾,下部,化火通心;壬膀胱,化木通肝。
此十天干之内外也。十二地支亦如此之内外也。
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

拳论 - 目录

一个寻找太极拳论的好地方:

http://taichinese.com/


2012年5月3日星期四

解秘 “太极十三势”

(转载)

按易经说的十二地支有六冲六合,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位置在人体本身,里面包捂八卦,即八方,而八方的位置如下:
棚 :棚, 劲属水,在北方,北方壬癸水,人身有命门穴,在两肾(两个腰子)中间,右肾的左上角,此处发棚 劲。过去书上也有“捋 南棚 北、挤东按西”的说法,从前一般是秘而不传的,我今天把这些给大家介绍,你们想着来回那么做就行。用棚劲时,手上不用使多大力气,只要你注意想自己的命门穴,眼神看对方眉毛(眉攒、眉梢),他人就起来了。而棚 劲属水,见缝就钻。
捋 :捋劲属火,在南方,南方丙丁火。人体为玄关窍,在两眉当中,你看人坐着,“火”字也就表现出来了:由鼻子尖到右眉毛是一撇,到左眉毛又是一捺,这是个“人”字,再加上两只眼睛这两点,就成“火”字了。这火,又叫午火”,火能化万物,在太极拳中叫捋手,是舒展的意思,好比有褶子的地方,给它划拉平。在力学上叫作分力(那个发劲叫合力),即力的合成与分解。分力怎么分?如来手集中,给它分开、分散,比如要卸一车砖拿起砖来就嘁呖咔嚓都给它卸了,不要去码好(没有那么多工夫)。实际上对方来手了,你就随便把来手这儿一扔,那儿一扔,这儿一捋,那儿一捋 ,把对方来的分力开,化整为零,给它分散了。合力是化零为整,把很多的力集中在一点上,那是棚 劲,就是位置不同。
捋的方法:用眼神带着自己的手去划时代自己的眉毛 比如用右手划,先是手心向里从左眉梢划到左眉攒,再手心向外从右眉攒向右眉梢划去,这是阴阳变化,由阴掌变为阳掌,即由柔变为刚,先柔后刚,这时对方就起来了。不管对方的力多大、多冲,也不用着急,轻轻一划就行。划时后手不能弱,前手带着后手走,做等距等速运动。熟练后眼看眉毛就行,往左看,人往左转,往右看,人往右转。这叫捋。
挤:挤劲属木,在东方,东方甲乙木,为直劲。在人体脊背,发的时候意想脊背,要发出整劲,就是两手的两个接触点,像两条电线的两个头,前脚放在两个接触点的中间,再用脊背去找前脚。眼神要穿过对方,越往这处看,这人出去的就越远,像木头杠子杵一下那个劲。前脚尖的位置就放在对方的脚跟,往前迈,一个冲力,就跟木头杠子似地杵出去了,有时你意念想得足,如屋子有多大,木头就多粗,很大的一墩拥出去。挤劲也叫打挤,打穿透。
按:按劲属金,在西方,西方庚辛金,按破挤。酉金在前胸,即肺脏,用按须涵胸。具体做法是前胸与右手合(酉与已合),手与前胸一平就按,按不是用力按,比如用力去按汽椅子,越用力人绷起得越高.又如推手,两人较劲,像摔跤似的,越按越起.所谓按劲,实际上轻轻一扶就行啦.向左化对方, 体重放在右腿,眼神往左下方斜看,使对方来冲力以后往斜下方倒.你左眼跟前胸对正以后,体重放在左右腿,眼往右下方斜看,一涵胸就是,这是向右化对方 .
现在四正有了,即捋 南、棚 北、挤东、按西。发棚 劲进攻,用捋 劲化解;对方用捋,你用挤来进攻,就想脊背,往这儿一想,前脚必须放在两点当中,不能偏,偏了就打旋,力量不足。自己的脚、两手与对方接触的中心线,必须掌握好,再用脊背去找前脚就行。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人体的位置如下:
腰为子,右胯为丑,右脚为寅,脊背为卯,右肩为辰,右手为巳(体重在右腿)。玄关为午,左肩为未,左手为申,前胸为酉,左胯为戌,左脚为亥。若体重在左腿时,除子、午、卯、酉四正(东西南北)不变,其余四角(四隅)则有变换,即左胯为丑,左脚为寅,左肩为辰,左手为巳,右肩为未,右手为申,右胯为戌,右脚为亥。而四正又是子午相对,卯酉相对,东为脊背,西为前胸,南为玄关,北为命门。四隅为东南、西北、西南、东北,随体重的转而来回变化。而肩、胯的交叉变化叫丑未辰戌,手足的交叉变化叫寅申巳亥。四正为棚 、捋 、挤、按,四隅即采、挒 、肘、靠。
采:是午与未合,“采”是选择的意思,挑选对方诉弱点(背力不得劲的地方)采他一下,使对方的重心越出体外。采是由前上方向后下方,是自己用玄关穴找采劲一侧的肩井穴。采劲要出向外放射的劲,不管对方发多大的力气也要把他采住。采是怎么个采法?如对方揪住自己,你就拿午与未合,拿眼神为右肩,对方就起来了。拿眼神看左肩也行,都为采,看左右肩要根据体重的位置而定。
挒 :是手与脚分,挒是使脚蹬地,用手托天,整个与采相反的,挒是分开。
肘:是意念上劳宫穴与肩井穴相合,即手、肩、肘向前打,好像宝剑尖。你若往前打,对方一扶着肘,你就拿手找肩,这人就起来,手把肩就顶回去啦.如果向后打肘,即肩找肘(辰与已合).若用肘采也一样,你拿肩找手,这人往后栽,手找肩,这人往前打,只要对方扶住胳膊,一找,对方就出去了,这是前后平肘,平肘是拿手找肩,一平,就像宝剑似的.肘法的练习有16种.
靠:是肩与胯合(腰找胯也行,胯找足也行),对方不管扶住哪儿,拿胯与足一合,实际胯与肩也合了,肩靠、背靠、肩打、胯打都行,好比肩与对方要接触了,接触点与眼神是相反的方向。
肩与胯合也是交叉相合的,左肩与右胯,右肩与左胯。丑戌属胯,辰未属肩,用相冲力,要配合眼神,眼回头看的方向与接触的肩或背同手找成相反的直线。
靠是击打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在视线,这点要特别注意。好比肩要与对方接触了,让接触点与眼神成相反的方向就行,要记住,如肩向右前方发,回头一看,视线与接触点成一条反方向的直线。若眼往前看,力量去不了,一回头力量就去。
采、挒 、肘、靠为四隅,也是循环互用的。对方用肘我拿采破他,采破肘;对方用采呢,我以靠来破:用挒 破靠,也是那么循环的。四隅补助四正之不足,四正用不上了,不灵活了,用四隅。就是出圈以后,拿四隅补助四正之不足。
纠正姿势用十二地支,每个姿势组成都通过六冲六合,“六合”是一个姿势完成了,而在一个姿势的过渡期间为“冲”。比如抱七星,这怎么编六合呢?就拿实腿为一条直线,在一条凳子上也行,在一块砖上也行,就是体重在右腿,拿子(腰)与丑(胯)合,即腰与右胯合。寅与卯合呢?右脚为寅,拿脊背、腰胯跟随它合,命门脊背,腰胯跟它合了后,卯(木)与寅,即脊背与右脚合,也在一条直线,这叫子丑寅卯。辰(右肩)和巳(右手)也往右脚集中,午(玄关)未相合,看着他以后给他领起来。未也往实腿集中,申是左手,大指对正前胸。戌亥是左胯左脚,往前伸直后,意念头全在这集中就整了,纠正姿势时你不用去找他姿势就正确了,这腿也沉了,虚实也分不清了,这叫六合。六冲就职在这分散,这儿变化时又变了,变打挤,这是子与丑合,这在这儿过渡,这是分散,分散即是六冲。子午相冲,卯酉相冲,……为六冲,寅、申、巳、亥相冲。凡是那一个字后边一个字到七个字都是丑未相冲,寅、申、巳、亥都是相冲的。完了以后,又是子与丑合,左脚为寅,跟脊梁背井离乡往这儿合,寅与卯合,辰巳一合,午戌 也往这儿集中……申是这手,打的脉门,这 右手与前胸合。戌亥右胯与右脚,伸直以后也往这儿集中,这个蹬劲就出来了。你像刚才发劲,如扑面掌把人打出去多么远,这实际放平舒展以后都往一处集中,都往一处集中,这发劲就出来了。
上面讲的是十二地支,包括八卦八方、四正四隅。还有十天干,十天干革命是:甲、乙、丙、丁、戊、已、庚、壬、癸。五行是属于十天干,那是两个字组成一个字:
东方甲乙木,卯木,在脊背。
南方丙丁火,午火,在玄关。
中央戊己土,在中丹田脐下三寸,仰卧由肚脐往里3/10处,或从命门往前7/10处,叫中丹田。人要恢复疲劳,三田合一,一天不管多么劳累,只要一刻钟的工夫就行了,只要把上、中、下丹田三点掌握成一条直线,就能很快恢复疲劳,这太极拳又结合气功.
西方庚辛金,西金,在前胸,膻中穴,肺脏。
北方壬癸水,子水,在命门穴,右肾内侧的左上角。
五行在太极拳里怎么用呢?十天干是指步法,以步法为主,像前进时想北方壬癸水,欲追击想命门,把眼神往高一点看,看多少呢?就是看自己的眉毛斜上一点、约有一寸高的位置,腿就被腰催着走,腿就往前动,追击对方时不要想追对方,你越想追对方就越慢。前进想命门,眼看斜上方,忘掉两条腿。
退时想玄关,眼睛斜向下看,眼睛下落点与两脚分开同肩宽成正三角,腿自然后退,把玄关往下一落,腿自然后退。这叫用十天干做前进后退。
左顾是左顾木。在字义上;讲,向左转、右转都不是,就是一想脊背与实腿的脚相合,眼神顺脚的前方往前看,即寅与卯合(脊背与实脚合),叫左顾。回头体重到右腿上也是,拿脊跟随右脚一合就是。这叫左顾木,即打挤的劲,左顾就是用一个侧面.
右盼金,金想前胸与手合,申与酉合,眼神斜向下看,这叫右盼金。你想左顾木就是想脊背,右盼金就是想前胸,你一想脊背左顾木,一想前胸右盼金,实际一个人侧面躺着,东西南北中,四正方都出来了。
中央戊己土,双土为圭,练气讲究刀圭,即牛角尖,不让你休息,如头悬梁、锥刺股,刀尖、牛角尖也要扎。聚精会神领着气往上升,这叫中央戊己土,双土为圭。戊己土在这变化中叫中定,好比被对方挤得没办法了,这时你先想命门后想肚脐,身子自然下落。
太极拳所练的十三势就是指的是这个,是十三个部位,八卦指的是前面手的变化,五行是腿法的变化。老拳谱上都有太极十三势,就是八卦五行,也就是八方五步,今天把过去“拳”不说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下。
练太极者,头顶太极(脑子想一动一静,不能离开太极一阴一阳),怀抱八卦(八方线:四正方、四隅角),脚踩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太极拳的手之运动有八方,足之运动有五步。(八卦即:乾三连,坤六断,坎中满,震仰孟。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

原文 : http://www.kjrs365.com/zhishi/201107/6277.html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2012年1月9日星期一

李亦畲之撤放秘诀

(转载)

擎起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曲。(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李亦畲之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转载)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语甚概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曰进有功矣。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

欲要知己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

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膊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下两膊相系,下于两胯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起落空,四两拨千斤。

平曰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已,自己要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胞弟启轩尝以球譬之,如置球于平坦,人莫可攀跻,强临其上,向前用力后跌,向后用力前跌,譬喻甚明,细揣其理,非舍己从人一身一家之明证乎?得此一譬,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理,可尽人而明矣。

注:武禹襄,名河清,号廉泉(1812-1880),河北永年人。武氏始学于杨露禅,继而又从河南赵堡镇陈清萍学陈氏新架,尽得精义,融会贯通,而自成一派为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得其术以其甥李亦畬为最优。王宗岳太极拳谱承武禹襄收存得以流传。武氏精于太极拳术。又能精究拳术理论,著有《太极拳解》、《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要解》、《四字秘诀》等经典拳论。

  李亦畬,名经纶(1832-1892),河北永年人。咸丰癸丑(1853),亦畬年二十二,师从母舅武禹襄学太极拳,而数十年纯功,始于守中,中于引气,归于凝神致虚。以虚灵为体,以因循为用。比手时,以静待动,当之者辄腾空而出。实践中仿武氏拳论之法。随时记录,粘贴于壁,身体力行,一再修订,最后整理成文。著有《五字诀》、《撒手密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篇,后将王宗岳太极拳谱,武禹襄太极拳论文益以已作手钞三本:一自存,一交弟启轩,一交门人郝和。近代治太极拳者,奉为经典。

2012年1月8日星期日

李亦畲之太极全论(老三本)

(转载)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 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 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 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 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 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 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 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故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 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 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 此气之由下而上也,味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