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新加坡郭林气功 (Guo Lin Qigong)

训练时间与地点 (Time & Location):

星期一至六 (Mon - Sat):
7am - 10 am
Block 108, Jalan Bukit Merah, Singapore

星期日 (Sunday):
7am - 10 am
Botanic Garden Swan Lake

新加坡郭林氣功研究會的聯絡人電話 (Contacts):
仇金發 65-63872948
何彩燕 65-62704639
陳光展 65-64893452
譚志成 65-62782359

请联络新加坡郭林氣功研究會聯絡人查询最新的时间与地点
(Please call the contacts for updated time/location)

百年全運女子太極拳

第一名:温青倪



第二名:范嫚紜



第三名:陳宜盈

武术宣传片(2011版)

(转载)

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2011 东南亚运动会太极全能总冠军

太极全能总冠军(太极拳+太极剑)-马来西亚:李杨

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第1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 女子太极剑

第一名:蔡奉芸 (马来西亚)


第二名: 宮岡愛 Ai Miyaoga (日本)



第三名: Lindswell (印尼)

2011年10月26日星期三

剑穗

(转载)
剑在剑柄上配有剑穗(sui 四声,称为"文剑"。无剑穗的剑称为"武剑"。常用丝,等材料制成。近现代剑术套路有长穗与短穗之分别。实战中可以扰乱对方视线,并可以缠绕手上,也可缠绕对方兵器。并且可以抓住剑穗把剑飞出去使用。



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四要

(转载)
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的功夫,就等于有体无用,就不能称之为武术,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性命双修,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
太极技击是全面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客观的。要达到技击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练功(包括内功)的锻炼。拳论曰:“十年养气,十年练功,气以直养而无害。”只有内气充足了,才能发挥武术的作用;其次要一丝不苟地练习拳架(俗称盘架、跳架),要合乎规格,不能马虎,也不要以为学了拳架就能实用,就能打。因为两人交手不可能以拳架的形式出现,拳架锻炼的目的是引动内气,使意、气、形、神得到有效的锻炼,只有意气形神高度谐调统一了,才能在技击中发挥不可思议的威力,这只是太极技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苦练推手,推手是向技击过渡的桥梁,双方打轮互推,并不是比力气,而是悟技巧;更不是争胜负,而是通过这一途径训练周身的谐调统一。目前开避孕药的太极推手竞技有悖于创拳者的意图。只有通过推手,把周身练活了(圆活),把周身练灵了(空灵),周身才会形成一触即发的反应,这才是推手的真正目的。只有上述的条件具备了,才能用于较技。实战中才能“出其不意,袭其不备,乘袭而击,乘击而袭,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陈长兴《用武要言》)。先辈们在形容太极拳掷打效果时称,被击者“只觉如风摧倒,跌翻绝妙,难以言传”。太极高手发人时,只见身影一晃,对方来不及反应,会感到如受巨浪冲击一般,被莫名其妙地腾空发出丈外,其接手之快,发人之疾,可谓惊心动魄。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被发者竟不知对方用什么部位所击,只是一身虚汗,失魂落魄。笔者在样技击实战中略有所得,以飨同道。
一、不引不能进
太极拳属近身短打拳种,拳谚说:“打人如亲嘴”,形象说明只有贴近对方才能发挥跌拿掷打的技击技术。技术格斗以肢体为利器,只有在有效的范围内,才能给对方以重创。太极拳的战略思想是以静待动,等待对方发出攻势,等待对方近身,如对方不动也要虚实变换引其先动,以静待动的“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外静内动,思想高度集中,分析对方之“长短”(个头的高低,体质的强弱),观察对方的心理、动向,达到入木三分。“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王宗岳《太极拳论》)决不自作主张,盲目出手。当对方发出攻势,搏击的序幕拉开时,太极拳常用的接手招式是弧形掤引,“右来右迎,左来左接”,“上引下进,左引右进”(陈长兴《用武要言》)。主动粘逼,将对方的直力转化为我方的切线力,用步法、身法的谐调配合达到我顺人背,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进攻,我右手逆缠掤接,左手顺缠接肘向上掤引,同时我向对方身体右侧上步,瞬间达到上引下进,不可脱节。
二、不进不能化
引进的过程是旅敌深入的过程。如对方冲力大,即可顺势而发;如冲力小,对方会在我顺人背的状态下,为寻求得势而挣扎维持自身平衡。此时,我既以自身轴性运动体系走化其力,以粘黏劲紧紧粘逼对方,使其由一个背势转变为另一个背势。迫使对方处处用力而不得力,欲向我进攻,又摸不准我的重心线,在螺旋缠丝中,使其险境丛生。
三、不化不能空
当对方为寻求顺境而挣扎时,我劲已由内换,缠丝劲突然一松,同时配合惊战之术,使对方的劲力顿时化为乌有,两脚腾虚失控,这谓之“空”。这种空并非完全劲之空,也是心之空。突如其来的化空一般会使对方精神受到很大的震慑,精神一乱其劲必散,就在其愣神之际,为我的发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不空不能击
当对方大势已去,再无法调整身法的时候,对我来说,瞬间内不能犹豫,不能迟疑。“放时腰脚识端的”(武禹襄语),应抓住战机,根据对方的距离,“远用手,近用肘,贴身用靠不能走”,以恰当的部位,集心劲、神气于一体,爆必出强有力的弹簧劲,如放箭,冷快脆弹,使其防不胜防,其势如火药见火,轰然而发。
综上所述,引、进、化、空、击,是太极技击的一般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这其中有引化的角度问题,有引化落空的质量问题,有发放时间差的掌握问题。只有反复实践,用心体悟才能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应物自然”的高级境界。

中国武术段位制

(转载)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武术管理制度之一。为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与武术理论水平,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和建立规范的全民锻炼体系,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自20世纪80年代始即组织有关专家就建立武术段位制体系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并于94 年开始进行调研,制订方案。1995年开始在河南、江苏等省进行试点。
1996 7月邀请国 内数十名武术专家对试点工作及段位制的实施细则进行了审定。同年提交第三届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审定。经国家体委批准,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武术段位定为九段:一、二、 三段为初段位,四、五、六段为中段位,七、八、九段为高段位。段位等级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 术发展所作贡献来评定。
凡遵守武德,热爱武术,具有相应的技术和理论水平者,均可申 报武术段位。只有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段位考评委员会及其授权的各级考评委员会,才有权组织考核、审批和授予武术段位。
各区、县武术段位考评委员会,主持对基层武术 组织成员人段资格的技术考评;地、市体委考评委员会主持一、二段的考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体委直属体育院校考评委员会,主持三、四段的考评;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 理中心考评委员会,主持五、六段的考评及高段位的评审工作。考评内容由技术(武术套路或散手)、理论及武德 3部分组成。武德由所在单位的组织鉴定、武礼规范操作及武德 基本知识 3部分组成。技术考评的武术套路,既可采用国家体委编定的规定套路,也可采用其他流传广、影响大的拳种套路;散手包括散手基本技术、组合技术及实战内容,或按照散手竞赛规则进行比赛。
凡获得段位者均授予相应的证书及徽饰。徽饰初段位为鹰,中段位为虎,高段位为龙。获段位者可着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设计的段位服。段位服为黑色,近似中山服, 5颗纽扣上镶有字,左胸位置根据不同段位绣有 龙、虎、鹰的图像,颜色分别为金、银、铜色。
1998 4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 心在北京首次向武林中人颁发了段位证书。此次获得武术段位的计有九段 3人;八段26人; 七段83人,共 112人。
中国武术段位制,是中国武术协会制订并实施的一种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为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在国际上的普及,促进武术理论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武术协会拟不定期举办中国武术段位制海外人员培训与考段班。
一、中国武术段位制等级:
(一)入段资格 (段前级标准)
(二)初段位:一段、二段、三段
(三)中段位:四段、五段、六段
(四)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
二、参加培训人员资格:凡热爱武术运动,从事武术锻炼达2年以上的海外华人、华侨及外籍人士均可报名参加
三、培训内容
(一) 中国武术段位制技术内容及考评标准
(二) 武德修养及武术基础理论。
四、考核办法
(一)武德鉴定:对考段者在武礼操作和培训班期间的武德表现进行鉴定。
(二)考试内容:
1、理论考核:
1)初段位:武礼操作。
2)中段位:武德的基本概念、武礼操作、武术基础理论;
3)高段位:武德的基本概念、武礼操作、武术基础理论;就武术学术的1个专题进行10分钟的演讲,及5分钟答辩。
4)凡本人独立完成或牵头执笔完成的武术学术论文入选中国武术协会或中国体育科学协会武术分会主办的国际性和全国性武术科研论文报告会者,即获得在最近两年内的段位考评活动中理论考核合格的资格(参加武术段位考评时免理论考核)。
2、技术考核: 初段位:
1)凡从事武术锻炼达2年以上,经入段资格技术考评成绩合格者,取得入段资格。
2)凡取得入段资格达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一段的一套拳术或散手基本技术,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晋升一段。
3)凡获得一段达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二段的一套拳术或散手攻防组合技术考评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晋升二段。
4)凡获得二段达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三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长短任选),或在散手实战技术考评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晋升三段。
中段位:
1)凡获得三段达2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四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或在散手四段晋段实战考试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四段。
2)凡获得四段达2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五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或在散手五段晋段实战考试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五段。
3)凡获得五段达2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六段的一套拳术、一套器械,或在散手六段晋段实战考试中,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六段。
高段位:
1)凡获得六段达6年以上,在考评中演练一套段位技术内容、演示一套特长项目,成绩合格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一定成就,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七段。
2)凡获得七段达5年以上,在工作业绩、武术理论研究、科研论著中取得突出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八段。
3)凡获得八段以后,在工作业绩、武术科研论著、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并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影响极大,武德高尚者,可申请晋升九段。
以上条款中的套路技术,均可改换与本段位标准相当的个人特长套路
(三)资格鉴定:评审组对申报段位者的习武经历、武术业绩、武术理论成果等进行鉴定。
(四)授予段位:通过武德鉴定和技术、理论考试,并经过资格鉴定,合格者,授予相应的武术段位。
五、申报段位的等级及条件 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有关规定,海外人员申报武术段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申请入段者必须接受武德教育,了解武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掌握武礼规范。
2、凡注重武德修养,在国外从事武术活动达3年者,参加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武术段位培训,并通过考核者,可申报中国武术段位制一至三段。
3、凡注重武德修养,较全面地掌握某一拳种的拳师;或现在海外从事武术教学活动已达5年以上,原在中国国内已具备武术专业初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教练员,一级武士以上的运动员;参加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的武术段位培训,并通过考核者,均可申报四至六段。
4、凡注重武德修养,系统、全面地掌握某一拳种的传人;或现在海外从事教学武术活动已达10年以上,原在中国国内已具备武术专业高级职称的教师、教练员,武英级运动员或著名老武术运动员(曾在中国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过单项冠军);在武术理论研究中取得一定成就,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者,经过培训进修和考评,均可申报七至九段。

陈式太极拳起源 - 陈王庭

(转载)
陈氏九世陈王庭(1600一1680)(有写陈皇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庠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出了陈氏太极拳。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政府镇压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所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第1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 男子太极剑

第一名:吴雅楠 (中国)

第二名: Loh Jack Chang(马来西亚)

第三名:Daniel Parantac (菲律宾)

第1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 女子太极拳

第一名: 李昕豫(中国)


第二名:郭丽娟印尼)



第三名(两位并列):宮岡愛(日本)




第三名:蔡奉芸(马来西亚)

第1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

第1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已于土耳其安卡拉举行 (10月9日 - 10月14日)



这是开幕太极拳表演:



下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将于2013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

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2011年新加坡国际武术锦标赛

日期:2011年12月9日至11日
地点:新加坡义顺中学室内体育馆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新加坡武术锦标赛 2011

陶奕君 - 太极42竞赛套路冠军 (8.90)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锻炼下盘、压腿

01.左前弓步壓腿
02.右前弓步壓腿
03.左前伸步壓腿
04.右前伸步壓腿
05.左朴步壓腿
06.右朴步壓腿
07.左坐盤壓腿
08.右坐盤壓腿
09.彎腰拉腿
10.左側彎拉腰
11.右側彎拉腰
12.伸臂頂立
13.左搓揉腿 拍打
14.右搓揉腿 拍打
15.彈抖放鬆

2011年4月19日星期二

2011年4月15日星期五

无极生太极

(编辑)

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

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太极, (也叫“太初、“太一”)

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

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方各有一神首镇守,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为四象

(另一论说,四象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八卦,分为乾,坤,艮,震,巽,坎,兑,离

八卦:
卦名 自然 性情 家族 方位
乾 天 健 父 西北
兑 泽 悦 少女 西
离 火 丽 中女 南
震 雷 动 长男 东
巽 风 入 长女 东南
坎 水 陥 中男 北
艮 山 止 少男 东北
坤 地 顺 母 西南

还有一种说法: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
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
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
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

太极:一个圆
两仪:阴阳
三才:天 地 人
四象:太阴 太阳 少阴 少阳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六合:分别是戍、已、庚、辛、壬和癸六天干 (有说:东 西 南 北 上 下 为六合)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九宫: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九宫格,横竖斜相加都是15
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还有其他的说法,没一一包括在内)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太极拳论 - 王宗岳

(转载)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皆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贯通焉。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勿隐勿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察四两拨千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黏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绷、履、挤、按、采、裂、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绷履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裂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李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間的山西人 ( 故稱山右 ) 。1792年他在河南洛陽教 書,1795年在河 南開封教書。他的武術著作有 《太極拳論》 一篇,解釋長拳 和十三勢內容的殘稿一 篇,修訂了 《打手歌》 一篇和《陰符槍譜》,共四種。

《太極拳論》 以太極兩儀立說;解釋"十三勢 "以八卦、五行立說; 《陰符槍譜》 以陰符 立說。陰指暗,符指合,故陰符意為 "靜處為陰動則 符 ",正如陰符槍法的原則 "靜如 處女,動如脫兔 "。

王宗岳少年時讀過經史,也讀過 《內經》 、 《道德經》 及兵法等書,兼 通擊刺之術 ( 擊劍、刺槍 ) ,槍法最精。

《太極拳論》 實際上是概括性很強的總結推手經驗的論文,它所依據的 理論是我國 古代哲學樸素的陰陽學說, "一陰一陽之謂道 ",以此作為太極 拳的基本理論,就使 太極拳在廣泛流傳中不致練成剛拳、硬拳,也不致練成 柔拳、軟拳,而是大家公認的 有柔有剛、剛柔相濟。這應該說是《太極拳論》 的主要貢獻。

下面,對 《太極拳論》 逐句逐段試作解釋。

本文為顧留馨之文,

刊於 《體育科技》 ( 4 )1980年。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於1980年7 月出版。

(一)、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所謂太極,古人"謂天地 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太初、太一也" ( 《易系辭》 )。 這是我國古代的天體演化論,把太極形容為陰陽兩氣,混沌未分。也有人解 釋"太極" 是屋中最高處正樑的中心,意為最高、最中心的東西。

(太極圖)呈圓形,內含陰和陽兩個半弧形的類似魚形的圖案。太極拳採用這個名稱, 象徵著太極拳是圓轉的、弧形的.剛柔相濟的拳術。

‥無極而生 " ,周敦頤 ( 1017一1073 )所著 《太極圖說》 說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 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互為其 根。分陰分陽,兩儀立 焉。

……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王宗 岳說 : "太極者,無極而生",是根據 《太極 圖說》 而立論的。

‥陰陽之母也"意指陰陽兩氣包含在"太極"之中,所以說"太極"是 "陰陽之母 " 。

(二)、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古人認為太極是一個混圓體,包含陰陽兩氣。動時這個混圓體就起變化,分陰分陽 , 所以說太極生兩儀,亦即 "動之則分"。靜時仍然是一個混圓體,陰陽變化雖然 相對 靜 止 ,但陰陽的道 理完全具備,所以叫做"靜之則合"。

上面五句話,講的是太極拳的理論,下面就根據這種理論來闡明太極拳 推手的要領, 方法。

太極拳創造於清初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左右,創造人是明末清初河南溫縣 陳家溝人陳王 廷。他寫的太極拳的原始理論 《拳經總歌》 有 : "縱放屈伸人 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兩句話,王宗岳據此進行了發揮。

(三). "無過不及,隨屈就申"

推手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來屈伸進退,要隨看對方的動作而採取攻防動 作,不可主 觀,不可盲動,要隨對方的屈伸而屈伸,人屈我伸,人伸我屈 ,要和對方的動作密切 不離,不要過與不及,要不頂不丟 ; 對方進一寸 , 我退一寸 ; 進一分,退一分。退的 少了成 為"頂",退的多了成為"丟 " 。

‥直來橫去,橫來直去"是武術各流派的共同經驗,太極拳推手還有形象上 纏繞絞轉 的"粘隨"特點,可練習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以利了解對方的動向 、力點和快慢,作 出判斷來克制對方。這比單憑目力來判斷對方動向的拳種 ,多了一種偵察能力 "聽勁 "。

(四)、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

推手時要放鬆,攻和防都如此,逐漸練出一股"柔勁"來。剛勁好像一根硬木 頭,堅實 但變化少。

柔勁好比鋼絲繩,變化多。俗語說軟繩能捆硬柴。但從理論上講,柔能克剛, 剛也能 克柔。

單純的柔是不夠用的,太極拳主張"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粘與走都要以柔 為主, 柔久則剛在其中,人以剛來,我以剛去對抗,這是兩方相抗,不是"引 進落空"、"借方 打人"的技巧,而應該"人剛我柔"地把對方力量引開,使之落空 不得力。

所以學太極拳推手一開始就要放鬆,心身都要放鬆。對方剛來,我總是柔應 ,便對方 不得力,有力無處用,這叫做"走化",目的是我走順勁,造成有利於 我的形勢,使對 方走背勁,造成不利於對力的形勢。

當對方來勁被我走化形成背勁時,我即用粘勁加力於其身手,使之陷入更不 利的地 位,從而無力反擊。粘好像膠水、生漆粘物一樣,粘走相生,剛柔相 濟,這是推手的 重要原則。

"粘"這個字,是三百餘年前俞大猷、戚繼光等提出來的,武術書上最初見於明 朝俞大 猷的《劍經》,在他的對打棍法(不是套路的對打)中有時用粘字。到清 初,太極拳推 手就完全用粘勁,於是"粘 "的用途日廣。

練粘 可使人的反應變快,觸覺靈敏,所以能做到隨對力來勁粘走相生,克敵 制勝。

(五)、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動作快慢要決定於對力動作的快慢,不能自作主張。首先,手臂放鬆,觸覺靈 敏,才 能急應緩隨,處處合拍。 只有觸覺靈敏了,才能做到 "彼微動,已先動 ",才能制人 而不為人所制。 ?

(六)、"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

動作雖然千變萬化,而粘走相生,急應緩隨的 道理是一貫的。

(七)、 "由看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

這是太極拳推手功 夫的三個階段 :即著熟、懂勁、階及神明。

一 、 著 熟 著是打法、拳法、拳勢,譬如看棋。中國武術各拳種的套 路,就是各個不同的" 勢"聯貫組成的,每"勢"都有它的主要攻防方法和 變化方法,錯綜互用,這就稱 作 "拳術"、 "拳法"、 "拳套"。不講技擊 方法的套路,稱作體操、舞蹈、導引或 八段錦。有些拳種只講姿勢優美,實 用性差,稱作花拳繡腿,是表演藝術性的 武舞( 講究實用性的稱作武藝 ) 。 練太極拳推手,首先是身法、手法、步法.眼 法和每勢的著法(攻擊和防禦 的方法)要練得正確、熟練;特別是練拳架,首先姿 勢要正確,拳套要聯貫 熟練和呼吸配合好。然後在推手、散打中進行試用,捉 摸每個看法用得上, 還是用不上 ;用上了,用勁對不對等。這是前人教太極拳 的次序,即首先要 懂得每勢的看法和變化,不可瞎練,漫無標準地劃圈。

二 、 懂 勁 看法練熟即可逐漸悟出用動的粘隨.剛柔、虛宜、輕重以 及屈中求直.蓄而後 發等道理。現在有些人學推手好談懂勁,但不研究看法, 這是跳班、越級的方 法。只追求勁,不講求看法,往往無從捉摸,不看邊際。 因為, "勁附著而 行,勁貫著中",看法如果不從實際出發,捨近就遠, 勁也就隨著"看法"而失去 應有的作用。 懂勁以後,著法的使用才能巧妙省力。看法和懂勁都要和呼吸自 然結合, 不屬拳法的動作不可能結合呼吸,例如兩個吸或兩個呼湊在一起的動 作就不 可能結合呼吸。 懂勁質量愈高,推手時威脅對方的力量也越大,看法的 使用也更能得機 得勢。 懂勁主要是從推手實踐中悟出來的。只練拳不練推手, 對懂勁是談不上 的。想象出來的懂勁,一接觸實際就不行。
三 、 階 及 神 明 "階及"意即逐步上升,亦即台階、梯子,須一步一涉 爬上去。 "神明 "意即神妙 高明,隨心所欲,形成條件反射,熟能生巧。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 及神明 "這句話,總的意思就是踢、 打.跌、摔、拿等著法熟練後,逐漸悟出 " 勁"貫看中的技巧,掌握"勁" 這個總鑰匙, 不求用著,而著法自然用得巧妙,最 後達到 "妙手無處不混然" 的程度。

(八)、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用力 "系指練功夫,不 是指用力氣。全句意為 : 不經過勤學苦練,就不能豁然貫通 忽然完全悟解 ) 。

堅持練拳推手,鑽研掌理,會有好幾次"豁然貫通",功夫是沒有止境的。

青年時期、壯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各有一次或多次對拳理的"豁然貫通"。

通過向有經驗的師友學習、交流和反復研究掌理,功夫才能練到自己身上,對療病 保 健,增 強體質才有幫助。

太極拳發展至今,主要的傳統套路有陳、楊.武、吳、孫等五式,陳式 還有老架.新 架和趙堡架三種,都是講究每勢的著法的。傳統套路都有這種 講究著法、運氣的特 點。

懂得著法,拳套才容易練正確,不致練得千奇百怪, 也才能和呼吸結合得好, "氣與 力合",療病健身的效果較高,又可節省練 拳的時間。

(九)、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

"虛領頂勁"意為頭頂要輕輕領起往上頂著,便於中樞神經安靜地提起精神來指 揮動 作。

關於氣沉丹田,說法不一。這裏可能是指腹式深呼吸,吸時小腹內收,隔肌上 升,胃 部隆起,肺部自然擴張。呼時小腹外突,隔肌下降,胃部復原,胸廓自 然平正。

身心兼修, 內外並練,著重在內壯,這也是被稱作 "內功拳 "的太極拳的一個特點。

"氣沉丹田"不可硬壓丹田,也不可一味"沉氣",而要"氣宜鼓盪",並且練拳時的腹 式 呼吸只能用逆式,不能用順式。

順式是吸氣時小腹外突(氣沉丹田),呼氣時小腹內收,結合在拳套內就只能始終 "氣沉 丹田",有降無升,所以一定要用逆式。

如果用順式腹式呼吸,對練拳推手都是無益的,因為攻的動作都要借地面反作用 力, 必須氣沉丹田,勁才能往前發。那能有勁要往前發,而呼氣時小腹卸內收之 理?

逆式深呼吸是引進時吸氣,小腹內收 ; 發勁時小腹外突,氣沉丹田。

內 功拳種的"形意". "八卦". "南拳 "、 "內家拳",都是用腹式逆呼吸 的。

王宗岳高度概括了太極拳的理論(那時只有陳式太極拳一種,沒有流派),對呼吸運 氣 只講了一句 "氣沉丹田 "。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基本上概括了太極拳對立身中正.鬆靜自然地運氣練拳和推 手 的要求。

(十)、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不偏不倚"是說身體姿勢不要歪斜而失去中正。不偏是指形體上、神態上都要自 然中 正,不倚是不丟不頂,不要依靠什麼來維持自己的平衡,而要中正安舒,獨 立自主。

"忽隱忽現"是說行氣運勁要似有宜無,忽輕忽重,虛宜無定,變化多端,使對方難 於 適應 顧此失彼。

( 十一)、"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承上文,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還要做 到,對方從左方用力攻來,我左方虛 而化之,虛而引之 不與頂抗,使來力落空 ; 如對方從右方用力來攻,則我右方虛而化 之,虛而引之,也不與頂抗,使來力落空。 這就是不犯雙重之病。

練到處處能虛而化 之,虛而引之,就是棋高一著,從而使對方縛手縛腳。

"虛 "和 "杳 "都是 不可捉摸的意思。

( 十二)、"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

"彌"字作"更加"解釋。我運用粘化劃弧的引進落空的方法,對方往上進 攻,我高以引 之,使有高不可攀,腳跟浮起,凌空失重的感覺 ; 如對方往下 進攻,我低以引之,便 有如臨深淵,搖搖欲墜,愈陷愈深的感覺 ; 若對方前 進,我漸漸引進,便其摸不到我 身上,有進之則愈長而不可及的感覺,經我 粘逼進攻,對力越退越感覺不能走化。

這四種情況都是粘走相生,不丟不頂我順人背,我得機,得勢,彼不得機、 不得勢而 出現的。

上述推手技巧只要認真實踐,人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但這種推手 技巧可說是無 止境的,因之可說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健身防身的技術。

推手雙方功力相等,不容易發揮出這樣的技巧,如果差距大了 ( 例如力量、 耐力.速 度.靈敏.技巧等相差大了 ) ,這種高級技巧就會顯示出來。

( 十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獨知人 "

這是形 容觸覺、內體感覺的靈敏度極高,稍微觸及,便能感覺得到,立即走化。 功 夫練到技術高了,便能做到 :一恨雞毛,一隻蒼蠅或一隻小蟲輕輕觸 及人體任何部 位,都能感覺得到並立即有行動對付 ;在推手時,便能做到他 不如我,我能知他。

( 十四)、"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這句說明王宗岳是唯我獨尊的。他生於二百多年前,那時,中國武術家還認為 近身搏 鬥技巧在戰場 上還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 十五)、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 "

這種拳術技巧的門派是很多的,它們雖然姿勢動作不一樣,但不外乎是力大 打力小, 手腳快打手腳慢。

( 十六)、"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 ( 為)也"

所謂有力打無力,大力勝小力,手快勝手慢,都是先天賦有的本能,不是學出 來的。 看來,這兩段話,有宗派觀點,有形而上學的論點。 說其它拳種是 .旁門 ",而自己是 正門,是正宗,這確是宗派觀熱。

力大勝力小,有力打無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種規律,但力量和速度也 不是先天自然之能,也需要學習鍛煉才能加大力量,加快速度。因此, "非 關學力而有( 為)也"這句 話是錯誤的。(博客按:不同意这句是错误的。王宗岳之“先天賦有的本能”或指自然之法,到了体能极限,不能快过别人就是不能快。“非關學力而有 ( 為)也”或指不是真正的学懂力学的道理“。先人的智慧已流传许久。不能说错就错,或为后人的
理解错误而已)

太極拳從名字的含義來講是有柔有剛,有輕有重,有快有慢,既要棟習 。 四兩撥千 斤",又要練習"混身合下力千斤",所以單純強調一方面,就有片面性, 就是知其一而 不知其二了。

( 十七)、〝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 ; 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 為"

察 (打手歌) 裏有 "四兩撥千斤"一句話,顯然不是用大力來勝人; 看到年紀耄 ( 意為 七,八十歲)或耋(意為八、九十歲)的人還能應付眾人的圍攻,取得勝利, 可是老人體 力比較差,動作 此較遲鈍,還能御眾取勝,說明 "快"也不一定能取勝。

過去認為《打手歌》是王宗岳的作品,有人從拳論中 "察四兩撥千斤之 句 "的.察 "字來 判斯《打手歌》是王宗岳以前人的作品,這是很對的。後來核對了陳家溝原 有的四句 《打手歌》,才斷定現在六句的《打手歌》是經過王宗岳修訂的。

這四句話是強調小力勝大力的技巧作用。

(十八)、"立如秤準,活如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始終保持平衡,身法端正,要像秤準一樣;身手圓活如車輪旋轉.,不但不受 來力, 還能把來力拋出去;無論來力多麼直大,要粘著走化,不要頂抗,如果 粘著處放 鬆走 化不受力,這叫做 "偏沉 ",能做到 "偏沉 ",就能順隨,使對方 有力也不得力,有力 無處用,推手時要避免兩方相抗,如果兩方相抗,不能夠 ‥偏沉則隨",動作就會滯 鈍,結果還是力大者勝力小者。

( 十九)、 "每見數年鈍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常常見到勤練太極拳推手多年的人,不能很好領會"懂勁 "和"粘隨走 化 "的道理,往往 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這都是用力頂抗,犯了雙重" 之病而不自覺所致。

王宗岳這段話是在二百年前講的,那時候太極拳不作為老弱病人練的拳, 而是體格強 壯者練的拳,他們不懂雙重之病,不能制人,大都為人所制。而 現在練推手的大都是 力量不大的人,基礎薄弱的人,加上不懂"雙重"之病 不懂著法,難怪有些練摔跤的人 或練拳又硬又快的人說.一般練太極拳的是豆 腐架子。

(二十)、"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 離陽;陰陽相 濟,方為懂勁"

要避免這個"用力頂抗,不能走化"的毛病,就要懂得陰陽的變化。陰指柔、虛 、輕、 合、蓄勢、吸氣等 ; 陽指剛、 實、重、開、發勁、呼氣等。

粘逼中隨時可以走化,所以粘也是走;走化中隨時可以轉化為粘逼,所以走也是粘。

有開有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有虛有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樣虛實、 剛柔、 開合.變化靈活,才可以使對方顧此失彼,不知所 措,應接不暇,處 處被動。 陽剛 不能離開陰柔,陰柔不能離開陽剛。

有陰有陽,有虛有實,有 柔有剛,陰陽相濟,虛實頁互變,柔剛錯綜,才算 是懂 勁。

( 二十一)、 "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懂勁以 後,粘走相生,越練越細巧精密,一面實踐,一面多思考,常常默想捉 摸 其 中道理,學思並用,就能逐漸做到從心所欲,身手更為輕靈,威脅力更大, 搭手即能 判斷對力力量的大小、長短、動向、快慢,依著何處即從何處反擊。

( 二十二)、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學者不可不 詳辨焉。是為論"

推手本來是捨己從人的技巧,順應客觀規律,不自作主張;如果自作主張用固定 的手 法,逆客觀規律,必然會出現丟、頂、硬撞,不能引進落空,反而引進落 實,造成失 敗,這是多誤於捨近求遠。差之毫厘,結果是謬之千里。

練拳、推手也是這樣,學的人要詳細辨別這個 道理。